現在一般人都吃西藥,快速又簡便。那中藥如果想要自己煎,該注意什麼?

 

煎藥器材

砂鍋、陶鍋優於不鏽鋼鍋

忌:鋁鍋、錫鍋等,中藥的有些成分經加熱後可能與金屬容器發生化學反應。

而且煎藥的水,只要水質乾淨即可。

 

浸泡藥材

水面超過藥材,10~30分鐘為宜。

部分藥材經冷水浸泡會漲大,質地變軟,有利有效成分溶出。

 

特殊煎法(先煎、後下、包煎、煬化、沖服)

先煎類

1. 質地堅硬,對水溶解度低,須先打碎,使其增加表面積以利溶解。

【例】:龍骨、龜板、石膏、牡蠣。

2. 有些微毒性的中藥,先煎、久煎,方能減毒或去毒。

【例】:烏頭、附子。

後下類

1. 遇熱易揮發的芳香類藥物。

【例】:砂仁、白荳蔻、薄荷沉香

2. 久煎會破壞藥物中有效成分。

【例】:鉤藤、大黃。

包煎類

1. 細小的種子或花、體輕等易服於水面。

【例】:菟絲子、白芥子、紫蘇子、蛇床子、葶藶子。

2. 附絨毛的藥物,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入湯藥中,刺激咽喉導致咳嗽。

【例】:枇杷葉、旋覆花。

煬化類

有些藥物富含膠質,黏性大、易黏鍋煮糊或黏附其他藥物。

【例】:阿膠、鹿角膠。

沖服類

1. 難煎透,浪費藥材,改為研末沖服。

【例】:田三七。

2. 不宜煎煮。

【例】:麝香、牛黃。

 

煎煮時間

一般30分鐘左右為宜。

治感冒的藥材,多具揮發性,久煮會破壞成分。故藥鍋煮沸後再小火煎5分鐘即可。

補益藥的藥材,多植物根莖、動物骨,質地堅密,煎煮時間較長,才有利成分溶出。

切忌一開始就用大火煎藥,以免藥材尚未析出,就煎乾或糊鍋。

 

注意事項

1. 頭煎與二煎混合使用,可使兩次的濃度較一致。

2. 煎藥通常是溫熱時服用。

3. 滋補藥多在飯前驅蟲藥空腹用。

4. 腸胃消化功能不佳者,宜在飯後無用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中藥 中醫 煎藥
    全站熱搜

    kuku 阿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